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耐寒轩

庚子寒衣节

[复制链接]

372

主题

3万

回帖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九州诗词常务管理兼词楼首席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老灵栖处,孤松墓卧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主题

3万

回帖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九州诗词常务管理兼词楼首席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怜隔界,朝夕自添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主题

3万

回帖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九州诗词常务管理兼词楼首席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飞烟灭,相依盼梦乡。 本主题由 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主题

3万

回帖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九州诗词常务管理兼词楼首席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衣节 (中国传统节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冥阴节”,“鬼头日”等,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北方百姓祭扫祖先送寒衣的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我国北方地区民众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主题

3万

回帖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九州诗词常务管理兼词楼首席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由来
编辑
北方人烧献民俗
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有人根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于是便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北方地区民众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以收录北俗为主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3]  [6]  [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主题

3万

回帖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九州诗词常务管理兼词楼首席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秦人岁首传说
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秦人过年的节日食品是“黍臛”,《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阴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秦朝虽然早亡,但秦岁首之习,不仅在汉初沿用,而且在汉行《太初历》之后,仍有影响。宋人蒲积中编《古今岁时杂咏》卷38载诗人沈遘的《初冬近饮酒作》,其中咏道:“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犹遗俗。”从中可以看到秦文化至宋代,仍有遗存。北方古人有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的习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主题

3万

回帖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九州诗词常务管理兼词楼首席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北方到了农历十月一之后,天也就一天比一天寒冷了,为此,人们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5]  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主题

3万

回帖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九州诗词常务管理兼词楼首席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寒衣节流行于北方,南方鲜有耳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主题

3万

回帖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九州诗词常务管理兼词楼首席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典故传说
编辑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主题

3万

回帖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九州诗词常务管理兼词楼首席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9-30 14: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