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夏爱菊

龚仲达作品集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402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莲的指画《岸柳生烟》:在满纸迷离的月色、暮霭、烟水之中,依稀可见山影、水影、云影、归人、蓑衣、土墙、油灯……如何解读这幅朦胧诗一般的画?楼兰拈定一个“拙”字,三言两语就准确地揭示了画家的画境和心境。“因了一个‘拙’字,拙到无纸笔的结绳记事之前,拙到眼中只有山林落霞,所有的人迹雕琢都散去了,只留下了灵性原本的馨香。”返璞归真是艺术的化境,朴拙就是返璞归真的重要表现形式。读罢楼兰的这一段话,回头再读原画作,真有一种如拨云翳,豁然贯通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402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类似的精彩在书中比比皆是。如用姜夔的“作文四妙”的境界,去诠释画作《山涧明月》技法,使读者尽得“情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的审美愉悦。用庄子“任物之性而为之,得其用也,得逍遥也”去诠释画作《雾》的画境,让读者“恍兮惚兮,化入非物非我,物我浑然的大化之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402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用经典文学作品去烘托画家作品的经典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402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绘画与文学是姐妹艺术,其思想、内容、形式颇多相通之处。楼兰还善于借经典的文学作品去描述、渲染、烘托画作的思想与内容,去评说画作中与经典相对应的审美亮点。例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402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用苏轼《书临皋亭》“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去描述画作《赤壁》中江烟缥缈,江流若素,山岳若藏若露,林樾似隐似现的画面,让读者在跨越时空的经典中,感受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珠联璧合的血脉交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402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莲的《江雪》颇类八大山人的山水,用笔峭拔,朴拙冷峻。画面上彤云密布,江流平静,危崖欲倾,断壁结庐,梅香浮动,残苇破雪,一蓑笠舟子气定神闲,手拄船篙立于一叶扁舟之上。画亦如诗无达诂,可此解亦可彼解。楼兰信手拈来了《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名士王子猷雪夜买舟访知音戴安道,见其窗灯,闻其书声,却不入其门而折身返回。这给画作赋予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超凡脱俗的高士情怀,令我等不堪残酷竞争,人际倾轧,常丢失自我的现代人,对那个崇尚率真性情,避开俗世纷纭,肆意挥洒性灵的南北朝时代,不禁心驰神往,一咏三叹,频频回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402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用诗情描绘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402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把不着文字,仅由线条和色彩融汇而成的绘画艺术,转换成精彩的文字表述与分析,不仅需要对画家画境、心境有精辟入微的洞察理解,还需要有强烈情感潮动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动力,更需要有厚实的文字功底去作出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文字表达。遍阅楼兰专著,我真切地感觉到,她是在用诗一样激越绚丽的情感,诗一样典雅空灵的语言,去诠释如莲的每一幅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402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激越绚丽的诗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402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从心生,情自画出。动荡流走在这百篇画评中的情感,首先来自于她对画家原作的反复观摩、研读、体悟,厚积薄发而成。她评《江雪》一文中有这样的文字:“不知王子猷那夜所见大雪是否也似如莲所画:彤云密布,乱絮披纷间,可见苍岩如蜡,残荻破雪,天地一片皎然。寂寞深村夜,蓬窗燃烛,对雪开樽时心头忽而一暖。忆起百里之外的好友,遂草草扔下杯盏,急急披上蓑衣,夜舟抜篙,冒雪造访,从此一成痴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8-22 01: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