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图书府吏

格律与韵

  [复制链接]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10 0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10 08:58
我说的与你不矛盾,唐朝没定形的,唐代人和后来人们根据唐朝的特征不知是定为20即使还是10几式,你说的就 ...

则当时真的只有四声,没有平仄。

        平仄只是四声的归类,未提及不等于不讲。可能只是总结上还未到位。诗歌理论,清代才完备起来,它应该比具体的唐人作品更具规律性。

点评

不错,能认识这一点了。当时的情况是实践运用造成的,因为古风是唱的,根本不需要平仄,所以当时强调四声的搭配,但四声的搭配慢慢就自觉或不自觉显出了平仄问题,于是后来就有人探索平仄,隋朝人在前人的积累上编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0 09:23
不错,能认识这一点了。是实践运用,因为  发表于 2017-4-10 0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发表于 2017-4-1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4-10 09:14
则当时真的只有四声,没有平仄。

        平仄只是四声的归类,未提及不等于不讲。可能只是总结上还未到 ...

不错,能认识这一点了。当时的情况是实践运用造成的,因为古风是唱的,根本不需要平仄,所以当时强调四声的搭配,但四声的搭配慢慢就自觉或不自觉显出了平仄问题,于是后来就有人探索平仄,隋朝人在前人的积累上编出了中国第一部讲究平仄的韵书,然后格律诗在古已有之的魏绝基础上发威。

点评

这就是中国诗歌成长的过程。等格律诗出来,标志中国诗歌走向了成熟。此后诗歌的发展,是探索新的形式,而不再是探索诗歌规律了,词牌因而大兴。 诗歌一直可以唱,可以吟,可以诵。唱时音阶远比语言丰富,但吟时还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0 0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10 09: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10 09:23
不错,能认识这一点了。当时的情况是实践运用造成的,因为古风是唱的,根本不需要平仄,所以当时强调四声 ...

这就是中国诗歌成长的过程。等格律诗出来,标志中国诗歌走向了成熟。此后诗歌的发展,是探索新的形式,而不再是探索诗歌规律了,词牌因而大兴。
诗歌一直可以唱,可以吟,可以诵。唱时音阶远比语言丰富,但吟时还是比较接近于诵,此时平仄的协调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比如,你想把音调拉长,入声是无法满足的,这大概也是近体诗以平声入韵为主流的原因所在。

点评

不错。这一下头头是道,怎么不捣乱了。刮目相看了  发表于 2017-4-10 1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4-10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发表于 2017-4-10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10 10:15
凡是用新韵的诗就是新诗,这就是一轨。比如你的大雾诗就是一种新诗(出律的)。 ...

你们是开玩笑吧。哪有用新韵就一定是新诗的说法。一个原则,诗体是种载体,只管外部结构形态,不管语言类型的。你按格律写,不管你用唐朝话、宋朝话、元朝话、普通话,写出来的统统是格律诗,不是按自己主观愿望命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楼主| 发表于 2017-4-10 1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10 08:58
我说的与你不矛盾,唐朝没定形的,唐代人和后来人们根据唐朝的特征不知是定为20即使还是10几式,你说的就 ...

我说的律诗就是指五律,七律。
不太清楚你说的后人定的“20几式还是10几式”具体指那些,唐代五,七律平仄格式肯定已确定了,没有等到唐末五代宋初才定型。唐代并不完全遵守这种平仄规则,因此出现好多变体,最典型的是七律《黄鹤楼》,近人于作龙著有《唐代近体诗格律新探》,总结了多种变体,变体不算格律,是不依正体格律写成的。

点评

总结了多种变体,变体不算格律,是不依正体格律写成的。----这番话正是作者在向我们宣告唐代晚期前没有定型。所谓变体,属于杂体,所以它们不是正统的格律诗。虽然名叫格律,其实只是格律的前身或源头而已。关于变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0 21:39
唐代并不完全遵守这种平仄规则,因此出现好多变体,----就是没有定性的结果。你我不同的地方你说定了型,我说没定形,估计我们都是听专家说的。  发表于 2017-4-10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发表于 2017-4-10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4-10 21:41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4-10 19:51
我说的律诗就是指五律,七律。
不太清楚你说的后人定的“20几式还是10几式”具体指那些,唐代五,七律平 ...

总结了多种变体,变体不算格律,是不依正体格律写成的。----这番话正是作者在向我们宣告唐代晚期前没有定型。所谓变体,属于杂体,所以它们不是正统的格律诗。虽然名叫格律,其实只是格律的前身或源头而已。关于变体,我已举例折腰体,与作者观点一致。后人定的“20几式还是10几式”,就是你说的这本书,具体数我早已忘了。

点评

沈宋定体,是历来公认的,中晚唐以后定型,是说中晚唐以后才逐渐不出律,事实上宋朝出律的诗也不少,潭州的雨梦先生就列出陆游不少拗句,苏轼黄庭坚的破律就更多了,不能因此说格律还没定型。 如你所说的折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0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楼主| 发表于 2017-4-11 0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10 21:39
总结了多种变体,变体不算格律,是不依正体格律写成的。----这番话正是作者在向我们宣告唐代晚期前没有定 ...

沈宋定体,是历来公认的,中晚唐以后定型,是说中晚唐以后才逐渐不出律,事实上宋朝出律的诗也不少,潭州的雨梦先生就列出陆游不少拗句,苏轼黄庭坚的破律就更多了,不能因此说格律还没定型。
      如你所说的折腰体,是齐梁体的对式律诗,早在初唐就确定了粘的格律,如王昌龄诗格所说:“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折腰体,在中晚唐《炙毂子诗格》中列为背律体,不合常格,说明当时格律是存在的。
      于作龙《唐代近体诗格律新探》一书是将唐代不合正格的律诗重新归类,另起名目,并不是说唐代就有这些格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言简却感悟深刻!句精显笔力强劲!耐品在文丰味厚!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解独到!笔风独特!辞雅而蕴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8-22 03: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