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大卫

游通天岩怀阳玉岩居士

[复制链接]

1444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42121

功勋诗友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0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粟 发表于 2014-11-10 10:47
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谢北版赏评,问好,请多赐教.
开心每一天!

1444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42121

功勋诗友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0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绍圣之年(1094年)秋高气爽、景气宜人的九月之夜,江南虔州(今赣州)城内笔峰山下一处名为“廉泉”的古迹旁,两位五十多岁的人正在亲密地交谈着。其中长须魁伟的一个是东坡居士苏轼,短须清癯的一个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隐士、学者阳孝本。
  他们驻足留连的这个地方是一处清泉。相传在南朝元嘉年间,一夕雷震,该处涌出泉流,因当时的郡守素有廉名,故名之“廉泉”。
  两位交谈的内容,旁人不得而知,但从他们留下的唱和诗作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情深谊厚,性情相投,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其实他们两位在二十多年前就一同居住在京城汴京,苏轼长阳孝本三岁。不过当时的苏轼已供职于朝廷史馆。而阳孝本只是游学上庠的一介布衣书生。苏轼当时不见得知道阳孝本,但阳孝本是一定知道苏轼的。阳孝本当年未能见到苏轼。直到阳孝本离京南归,隐居通天岩多年之后,两人才有了这次相见的机会。
  此时的苏轼,已先后任过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显赫职务,由于书卷味十足的他不善于在派系矛盾漩涡中周旋应对,年近六旬时终被再次挤出京城,且连连遭贬。当时被贬为宁远军节度使、惠州安置。幸好苏轼是个豁达坦荡的人,尽管身处逆境,在贬谪赴惠州途中仍遍访名胜,拜会学者。他路过虔州时,听说了当地有个“学富行纯”以至“闻先生名,贪者警。懦者激,不义者惧”的阳孝本其人,于是不避崎岖山道,来到距城市二十多里外的通天岩,专程拜访这位隐居的学者。
阳孝本(1039—1122年),字行先,虔州人,他自称是阳城之裔。阳城、字亢宗,唐代北平人,进士及第后隐于山中。可见阳孝本先祖是从北方南迁的,当属客家人。阳孝本青少年时勤奋好学,三十多岁时游学于京城上庠(学馆),才华出众,被时任左丞的蒲宗孟聘为西席(家庭教师),两年后告归,且不收束修。蒲问他有何要求,回答说要书,于是赠给一批书籍。
  阳孝本回乡后,依旧过着恬淡寡欲的生活,不谈婚娶,隐居于城西的通天岩。他捐出家产,解决同住通天岩的僧人和学友的膳食困难。“远俗养志,怡然自得”。
  也许是志趣相投,也许是缘份所致,苏轼一见阳孝本,即“深讶相遇之晚,遂为刎颈之交”。此后,阳所致,苏轼一见阳孝本,即“深讶相遇之晚,遂为刎颈之交”,此后,阳孝本多次来到苏轼下榻的慈云寺回访。两人除几度到廉泉彻夜长谈之外,还一同到光孝寺、郁孤台、八境台等处凭吊遣怀。
  苏轼与虔州的缘份,其实不自那时起,早在十七年前,苏轼任胶西太守时,与孔子后裔、时任南康(即后来的虔州)太守的孔宗翰曾有过交往,孔宗翰拿出一卷“八境图”,请苏轼题诗。苏轼应请写了“虔州八境”共八首诗。其实题诗时苏轼并未到过虔州。十七年后,苏轼终于有机会到八境实地游览。他说:“轼南迁过郡,得遍览所谓八境者。则前诗未能道其万一也。”可见苏轼对虔州八境评价之高。原诗现刊于八境台之石碑上,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在虔州,苏轼留下多篇诗作,如题廉泉诗、郁孤台诗、尘外亭诗、阳行先赞等。还有与当地官员、僧人、术士、文人的唱和诗,真实地记载着这位文化巨匠的心路历程。
  苏轼在抵达惠州住了三年多之后,又被再贬到海南的儋州,又过了三年多,也就是与阳孝本分手七年之后,苏轼遇赦北归,再度经过虔州,与好友阳孝本再度见面,此时两人都已年过花甲,岁月匆匆,斗转星移,抚今追昔,恍如隔世,少不了又是促膝长谈,重温旧谊,这次分别之后,两位好友就再也未有过见面的机会了。
  又过了几年,阳孝本在大观三年(1107年)间,朝廷招贤,由于地方官员的举荐,六十八岁的阳孝本以布衣入仕,被赐官登仕郎、宣教郎,负责管理宫廷图书。不久升为直秘阁,提举洪州(今南昌)玉隆宫事务,这已是安置年老官员的闲职了。最后,阳孝本以直秘阁归,仍居通天岩,以八十四岁的高龄无疾而终,然而他的挚友、中国文学天空的巨星苏轼,却早在二十年前就殒落了。
  苏轼是彪炳千秋的一代宗师,纵观阳孝本的一生,绝大多数岁月是个民间学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至交好友。他们的友情给后人留下了千秋佳话,今日已成为旅游圣地的通天岩因苏阳之交而增光,人们在九百多年前苏阳通宵畅谈的廉泉上,建起了“苏阳夜话亭”,并勒石以志。而苏轼两过虔州留下的许多诗词胜迹为古虔州也为今天更加美丽的赣州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稿件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曾峥

点评

两人已见面,还是用幸字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0 12:38
开心每一天!
发表于 2014-11-10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谒幽人风动竹,云窥卧佛叶飞泉
意境灵动,语势流畅,推介一方人杰。推精共赏!

点评

谢鼓励,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1 15:13
客邑多勤者,家居好古风。苇塘清且浅,笛韵与云融。
发表于 2014-11-10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14-11-10 08:10
谢首版首肯,请多赐教.请问第一字改幸有更好吗?

问好大卫,若和幸,若有是未肯定词,是假如有的意思;幸有是肯定词,幸表示对有的喜悦。但在您的这首诗中,我不成熟的意见是,喜欢“若”,若是一种假设,一种期待,一种转折。个见。
发表于 2014-11-1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八、九十年代经常到赣南出差,现在也时不时去赣州,但只是七十年代去过通天岩一次,距今近四十年了,印象还在记忆之中,十分清楚。现在应该更漂亮了。

点评

是的,更漂亮了,谢首版赐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1 15:14
发表于 2014-11-1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八、九十年代经常到赣南出差,现在也时不时去赣州,但只是七十年代去过通天岩一次,距今近四十年了,印象还在记忆之中,十分清楚。现在应该更漂亮了。
发表于 2014-11-1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八、九十年代经常到赣南出差,现在也时不时去赣州,但只是七十年代去过通天岩一次,距今近四十年了,印象还在记忆之中,十分清楚。现在应该更漂亮了。
发表于 2014-11-10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14-11-10 10:52
北宋绍圣之年(1094年)秋高气爽、景气宜人的九月之夜,江南虔州(今赣州)城内笔峰山下一处名为“廉泉”的古迹 ...

两人已见面,还是用幸字好!

点评

是的,已确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1 15:15

205

主题

564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152
发表于 2014-11-10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14-11-10 08:09
谢摘句赏评,请多赐教.问好!

再赏介绍地方风土人情佳作,问好!

点评

谢谢,问好,请多赐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1 15:15

288

主题

1430

回帖

83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314
发表于 2014-11-10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兄弟精华作品,顺便一问,新一期宁都文艺出了吗?很期待。

点评

谢赏评,问好.第六.期已在印.第七期正在组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1 15: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11-11 04: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